Finance 財金
剛念完 INTO 的銜接課程,因為英國與台灣的教學方式大不同,我認為這是必要的,如果學習能力不是非常好的人,建議不要太急躁,透過銜接課程可以慢慢地適應學習環境。

Lin @ Univ. of Exeter
有時候因為文化差異,跟美國人對話會有點沒內容,也很難找到共同話題。但是我會去多瞭解他們平常喜歡看什麼電影、什麼節目,所以下次在聊天的時候就能更融入。

Yvonne @ Univ. of Minnesota
第一次申請海外研究所,希望能將時間和經濟成本效益提到最高,果不其然讓我申請上第一志願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 那段時期是人生中重要的轉捩點,我很慶幸我北上選擇 Tony 做代辦。

Ching-Chueh @ George Washington Univ.
Economics 經濟
當初,Tony 建議我先到 Community College – De Anza 學習,一邊適應教學環境,一邊努力讀書衝高 GPA,最後,我成功轉學進入 UC Berkeley。現在也知道該如何和這麼多聰明人競爭!

Henry @ UC Berkeley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人力資源發展
我是家中第一個出國求學的,父母對於國外的不了解容易會轉變成擔憂。先做好功課、查整資料,然後條列式分析給父母聽,是取得他們信任並支持的重要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