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就是「條件交換」。學校在審查你的申請文件時,會就語言檢定考試成績以外的各項指標來評估你的錄取資格;若符合這些資格,學校便會核發條件錄取信 (Conditional Acceptance Offer) 。
BUT 條件式入學可不代表「完全免試」,也並非不看學業成績。
部分學校會要求學生參加學校內部英語能力考試,難易度較其他官方英語機構的考試還要簡單,通過此門檻才能透過「條件式」這個管道入學。
- 在校成績、讀書計劃及推薦信、工作經驗等文件均已符合學校入學資格
- 來不及參加官方英語考試,如: IELTS ,或成績未達錄取門檻時
「條件」的意思是,你基本上已經被這所大學錄取了,只要完成該校所規定的語言課程,即可取消條件「正式入學」。
學習英語碰到瓶頸者
- IELTS 成績不理想
- 再怎麼練習,就是無法突破那幾分
- 來不及準備入學相關考試,例:GMAT
BEAR 的經驗談:在台灣,其實很難有一個全英語的環境幫助你提升英文,最常碰到就是 IELTS 差 0.5 分,但不管怎麼補習,終究無法突破這個瓶頸,這時候條件式入學就很適合你。
想提前適應環境者
- 想一圓留學夢,但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這條路
- 短期內想出國留學取得學位者
- 想提前到當地適應環境,同時學英文的人
BEAR 的經驗談:我們知道出國留學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因此我們建議學生先藉由條件式入學的方式到當地就讀學校合作的語言學校。當成績達到大學入學門檻,你可以選擇申請理想中的學校,繼續升學;或把寶貴的語言學習經驗帶回台灣。
特殊情況者
- GPA太低
- 想讀的研究所主修跟大學主修毫無相關,無法直接申請者
BEAR 的經驗談:我們曾經也是學生,在學期間難免有不認真過,但這樣就要影響下階段學習嗎?部分大學除了語言加強課程外,還降低入學門檻,讓學生利用「先修學分」且保持優秀成績的方式,換取正式錄取資格。
方案 A:純語言 + 純學術
學生在沒有 IELTS 的成績前提下,錄取一所正式大學後,被要求在其附設的語言中心修讀語言課程。
上課第一天,語言中心會對學生進行分班測驗。雖然語言課程大致被分為 12 級,但學生並非一定要上滿 12 級;而是以實際分發到的班級,與目標學校指定級數之差距為主。
(例:貝爾熊同學的測驗結果被分到第 6 級,他便只需要上 6 個月的語言學校,就可以順利銜接到大學。)
方案B:語言學術銜接課程
學生達到大學的「有條件」錄取門檻後,雖課堂上老師講的話學生大部分都聽得懂,學生講的話老師大部分也能理解,但 IELTS 成績仍比門檻稍微低一點,須利用修習學分課程時穿插一些英語課程,來滿足學校的入學要求。
(例:貝爾熊同學 IELTS 只考了 5.0 分,學校評估他其他各項能力,願意「有條件」錄取他,而條件就是必須於期限內達到 IELTS 6.0。因此,貝爾熊同學需要上兩個學期的英語課程補強語言能力,這兩學期修的相關學分可以抵免畢業總學分,因此並不會造成延畢。)
方案 C:純語言 + 英語學術銜接課程
如同方案 B,學生雖然有提供 IELTS 成績,但比學系實際能接受的最低入學門檻還低很多,因此會需要學生先接受純語言的學習,才有機會能銜接到正規學分課程。
(例:貝爾熊同學考了 IELTS 4.0,雖然有考,但是沒有達到銜接課程的門檻,因此他前幾個月需要上純語言課程,才能進入銜接課程修學分。)